大眾網(wǎng)|要聞|時評|山東|讀書|體育|娛樂|財經|教育|旅游|汽車|選房
客戶端商城

搜索

你愛玩的夠級撲克入選非遺!山東這些非遺硬核游戲,快樂直接拉滿

2025-03-26 13:00作者:蔡可心來源:大眾新聞

  近日,山東青島公布《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》,公布的47項非遺名錄中,新增代表性項目名錄28項,擴展代表性項目名錄19項,涵蓋民間文學、傳統(tǒng)音樂、傳統(tǒng)美術、民俗等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青島李滄區(qū)申報的“夠級撲克游藝”也入選非遺名錄,成為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。有網(wǎng)友表示:山東人玩的最硬核的游戲,瞬間高大上了

  夠級是一種撲克游戲,發(fā)起人以國棉紡織廠等工廠的老工人為主,在那個文化活動比較少的年代,成為了很多老青島的首選娛樂項目,從“爭上游”“打落客”“打聯(lián)邦”演變而來,上世紀60年代逐漸被正式稱為“夠級”。

  后來,夠級打法傳到了各地,因其所有的競技性、技巧性、團隊配合性,很快成為大家喜聞樂見的一種撲克玩法。

  除了夠級,山東還有很多入選非遺名錄的趣味游戲,讓我們來盤一盤。

  臨淄蹴鞠

  又名“蹋鞠”、“蹴球”等,“蹴”即用腳踢,“鞠”系皮制的球,“蹴鞠”就是用腳踢球,有直接對抗、間接對抗和白打三種形式。它是中國一項古老的體育運動,也是國家級非遺項目,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價值。

  蹴鞠流傳了兩千三百多年,它起源于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的齊國故都臨淄,在漢代獲得較大的發(fā)展,唐宋時期最為繁榮。

  蹴鞠對現(xiàn)代足球的產生具有重要的影響。在唐代,中國蹴鞠向東傳播到日本和朝鮮,向西傳播到歐洲,在英國發(fā)展為現(xiàn)代意義上的足球。2004年,國際足聯(lián)和亞足聯(lián)公開宣布,中國是足球運動的發(fā)源地,世界足球起源于中國山東淄博臨淄地區(qū)的蹴鞠。

  寧陽斗蟋

  斗蟋作為一項傳統(tǒng)民俗,名列“花鳥魚蟲”四雅之中,歷史悠久。

  泰安寧陽是盛產名蟋的“中國蟋蟀之鄉(xiāng)”,早在2500年前的《詩經》中就有“七月在野,八月在宇,九月在戶,十月蟋蟀入我床下”的記載。寧陽斗蟋以個頭大、性情烈、彈跳力強、善斗兇狠而馳名,有青、黃、紫、紅、黑、白等6大類260多個品種。參與者需學習挑選、飼養(yǎng)蟋蟀,體驗“蟲王爭霸”的樂趣。

  每年立秋到白露,寧陽縣很多村民都會涌入田間地頭林地山溝抓蟋蟀,而來自全國各地的上萬名客商則匯聚到這里買蟋蟀,帶動起寧陽的“小蟲經濟”。

  聊城雜技

  聊城地區(qū)是中國雜技的發(fā)源地之一。新石器時代晚期,聊城是東夷人活動的主要區(qū)域,當時東夷人的首領蚩尤據(jù)說便是一位雜技高手,古代雜技就源于角抵戲,即蚩尤戲。

  三國時期,雜技馬戲在聊城的東阿一帶已很盛行,成為一種以雜技為主兼有其他技藝的表演形式,東阿王曹植曾以“斗雞東郊道,走馬長楸間”的詩句來描述這種狀況。

  聊城雜技歷史悠久,藝人輩出,逐漸形成了富有齊魯特色的雜技行業(yè)文化體系。主要包括馬戲、魔術、表演三大種別,重視腰腿頂功,突出新、難、奇、美、險,藝術風格樸實、英武、粗獷,素有齊魯英豪之稱,深受廣大群眾喜愛,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
  魯班鎖

  魯班鎖,又名八卦鎖,民間還有“憋悶棍”“六子聯(lián)方”“難人木”等叫法,由六根木條組成,十字立體三維拼插,內部凹凸咬合,外觀嚴絲合縫,可拆可裝,是一種古老的兒童益智玩具,相傳由春秋末期到戰(zhàn)國初期的魯班發(fā)明。

  在明代《魯班經》里,就有魯班發(fā)明榫卯結構、斗拱結構的記載。清代的《四庫全書》中,更詳細地介紹了榫卯、斗拱結構的各種原理和制造方法。

  山東省省級非遺魯班鎖更是吸收了山東本土的文化思想,即儒家“和而不同”的君子思想,拼接架構象征和平合作、開放包容的和諧理念,彰顯出山東“孔孟之鄉(xiāng)、禮儀之邦”的寬厚胸懷和人文智慧。

  青州花毽

  青州歷史悠久,文化豐厚,青州花毽作為青州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,從古代的“蹴鞠”發(fā)展演變到今天的花毽,中間融入了多種武術與舞蹈等方面的技巧,不僅動作優(yōu)美,而且能夠強身健體,被國務院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
  青州踢毽花樣繁多,有108式,即天罡36式和地煞72式。天罡36式是將踢花毽技藝形象與青州風土民情、山川景物緊密結合來命名,富有鮮明的青州地方特色;地煞72式是指歷代積累的踢花毽各種技巧動作的名稱。青州花毽的每一個動作的完成主要控制于踢毽過程中花毽的走勢、方向、高低程度甚至自然環(huán)境如風向等,多人踢毽更需要心意相通、配合默契,這一系列的過程須在一剎那完成,要求踢毽者具有高度的靈活性。

  在青州大地上,人們已經把踢花毽作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或單人、或三五成群的男男女女,時而凌空騰躍,時而俯身勾踢,那如燕的身姿和婀娜的形態(tài)伴隨著上下翻飛、五顏六色的花毽,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。

  資料來源:半島都市報、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(wǎng)、人民政協(xié)報、中國文化報等

 ?。ù蟊娦侣劸庉?蔡可心 整合 策劃 李萌博)

責任編輯:劉欣

Email:qlms@dzwww.com